close

   初冬的一天,長江源頭聶恰河畔的治多縣風雪交加,城南新區主幹道的幸福路邊,幾個工人正忙著架設電線桿,他們在為玉樹藏族自治州西三縣110千伏線路聯網工程做最後的沖刺。治多縣將在11月中旬正式開通110千伏電網,這無疑是為治多縣城南新區新城吹來瞭一股新風。

  “110千伏線路進治多我們已經翹首期盼瞭五年,隻要有電瞭,我們城南新區就有瞭城市的模樣,新城供水、供熱、污水處理等城市基礎設施將正常運轉,牧民群眾將告別靠牛糞取暖、到河邊背水喝的生活。”治多縣城建局局長紮西才讓滿懷期待地說道。

  5年前,治多縣依托災後重建,以聶恰河為界,在河的南側開始瞭城南新區建設。

  5年後,一座民族特色鮮明、時代氣息濃鬱、基礎設施完善的新城屹立在長江源頭。

  漫步城南新區,都不敢相信眼前這是一座牧區的新城。高樓林立迷你倉荃灣區,道路寬敞潔凈, “黑帳篷”和“白帳篷”兩座建築格外顯眼,內部分別是劇院和室內籃球場,旁邊是有著塑膠跑道的體育場和珠姆廣場,不時還能看到牧民群眾在體育場打籃球、跑步。

  行走在城北老區,和之前看到的城南新區有著天壤之別。城北老區隻有一條主幹道,道路凹凸不平,街道兩邊的商鋪民居都是土坯房。

  “十二五”期間,治多縣加大城南新區建設力度,城南新區市政道路形成瞭一環五縱的道路新格局,新建瞭連接城北老區的4座大橋,市政道路建設總裡程達到瞭91公裡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,在城南新區新建瞭集中供熱點,成立瞭供暖公司,從此告別瞭架火爐、燒牛糞的歷史。借助北京援建投資的2060萬元,改擴建瞭自來水廠,群眾吃水難問題得到瞭解決。

  城南新區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相繼成立迷你倉荃灣區,污水管網和道路排水管網主街道全覆蓋,垃圾填埋場日處理生活垃圾近30噸。

  城南新區建設,促進瞭環衛公司規模發展壯大。以前全縣隻有5個環衛工人,如今,環衛工人已經增加到瞭224人,還新增瞭40多輛環衛車,有擺臂車、灑水車、掃地車,在縣城擺放的垃圾桶也達到瞭500多個。

  江文西拉是索加鄉牙曲村的生態移民戶,如今住在城南新區生態移民新居中,深刻感受到瞭“十二五”期間城南新區的變化,他說:“五年來,城南新區一年一個樣,我們牧民也過上瞭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。”

  從破舊到新貌,從向往到現實,一路走來,一座嶄新的現代化的康巴小鎮建設起來,配套設施日臻完善,牧民、移民戶安居樂業。草原牧民的城市生活越過越舒心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oryThackerol 的頭像
    RoryThackerol

    RoryThackerol的部落格

    RoryThacker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