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整體規劃後的南門峽鎮一角

  鄉鎮幹部在村道硬化現場瞭解施工情況

  工作人員為村民耐心講解填表內容

   在亮閃閃的藍天下、黃土大山的懷抱之中,碧綠的南門峽水庫像一面寶鏡,靜靜地嵌在那綿綿遠山當中。它與神秘古老的皇傢寺院——卻藏寺相得益彰,使整個南門峽顯得更加自然與和諧。這裡的人們鄉風質樸,他們用一張張笑吟吟的面龐歡迎著遠道而來的客人,也用一雙雙勤勞的雙手描繪著鄉鎮發展的藍圖……

  2015年,隨著海東市“三基”建設工作的全面開展,南門峽鎮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基礎上,圍繞創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為中心,著力打造“信念堅定、為民服務、勤政務實、清正廉潔”的黨員隊伍和“服務改革、服務發展、服務民生、服務群眾、服務黨員”的黨組織,通過走村入戶、訪貧問苦,詳細瞭解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,解決一個個群眾困難,落實一項項惠民工程,提升每一位幹部能力,使“三基”建設工作深入人心,全鎮經濟社會發展蒸蒸日上。

  “村幹部都是‘百事通’”

  西山根村是南門峽鎮相對比較大的村,共有468戶村民。雖然已經是冬天,但在新建的村級活動中心的廣場上,還有不少老人和孩子在曬太陽,孩子們在寬敞平整的廣場上奔跑著,不時地跑到老人身邊耳語著,陽光灑在老人的臉上顯得特別的溫暖慈祥。老人們對記者說:“今年我們收成好,早早就可以閑下來休息,操心的事也沒有瞭,就等著熱熱鬧鬧的過個年。”問起今年的收成,老人高興地哈哈笑:“這幾年我們跟著村幹部們一起種荷蘭豆,有公司來收,一畝能掙六、七千,娃娃們收瞭荷蘭豆就出去掙錢瞭,我們就出來曬太陽,有啥事情村幹部們都操心著哩!”

  在西山根村,村兩委成立瞭彩虹蔬菜專業合作社,幹部們帶頭種蔬菜,並由村幹部爭取縣農科局的補貼蔬菜種子,聯系省農科院和縣農科局的技術員來技術指導,最後聯系商傢來收種植的蔬菜。種植全程都有村幹部操心,村民們出力,最終,今年的荷蘭豆以每畝5000—7000元的價格一售而空,農戶們鼓瞭腰包,笑瞭臉頰。

  西山根村書記雷有成說:“前幾年,我們種瞭30畝荷蘭豆,但由於種子、技術都跟不上,最後每畝才收瞭1200元,村民們的意見特別大。”背負著巨大的壓力,村幹部們來到鎮上找書記和鎮長來想想辦法。得知這一情況後,鎮黨委書記蔡秀萍就意識到,提升幹部能力不能隻讓鄉鎮幹部成為“全科幹部”,而要讓每天與村民打交道的村幹部都成為“全能匠人”,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好群眾的種種困難,才能把“三基”建設工作落到實處。

  於是,南門峽鎮全面深化“全科”幹部隊伍建設活動,將“全科”幹部隊伍建設范圍延伸到村幹部,制定瞭《全科幹部業務培訓方案》,重點加強對村幹部的培訓力度,安排鎮領導和業務骨幹開展業務講座,就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等26項涉農惠農政策進行講解,讓機關幹部和村幹部全面掌握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。如今,南門峽鎮的村幹部個個成瞭政策講師、農業技師和業務導師,隻要是群眾有問題,村幹部就能幫著解決。村民們節省瞭時間、少跑瞭路,有什麼問題在傢門口就能解決,村民們都說:“現在的村幹部,個個都是‘百事通’!”

  “群眾張張嘴,幹部跑斷腿”

  卻藏寺村是個貧困村,黃刺溝和白土崖的村民,長期居住在沒有手機信號和硬化道路的山裡。近兩年,通過扶貧建設項目,經過整體規劃,離寺院較遠的100戶村民搬到瞭寺院附近。有瞭硬化道路和信息網絡,從來沒有出過遠門的村民們,不僅可以接收到外面的信息,還可以外出打工,生活豐富瞭,日子也越來越好瞭。

  記者來到卻藏寺村,村主任李世恩急匆匆的從辦公室裡跑瞭出來,說明來意後,李世恩才放慢腳步,他說:“我準備去一趟縣裡,到衛生局辦衛生廁所的事情,想著趕緊把明年的項目確定下來,讓村民們用上免費的衛生廁所。葉書記在辦公室,有什麼事去找他,我得先走瞭。”說著他又急匆匆的跑瞭。

  村黨支部書記葉培精告訴記者:“剛搬來的時候為解決村民的如廁問題,村裡修建瞭一個公共廁所,但隨著水源保護工作的不斷開展,公廁也不得不拆除。剛開始,村民們都在鄰居或自己搭的土廁所裡解決問題,但時間長瞭村民們都覺得不方便。”這時候,村民魏田太來到村兩委辦公室找李主任,在得知李主任去縣上跑衛生廁所的事情後,魏田太不禁念叨著:“李主任又去縣裡瞭,這都跑瞭四五趟瞭吧,當初就是我給村幹部說上廁所不方便,就讓他們跑瞭好幾趟,讓我都覺得不好意思瞭。”

  “三基”建設工作開展以來,南門峽鎮黨委緊密結合日常工作,制定下發瞭《村民事務代辦制度》、《村幹部坐班制度》,在所轄14個村設立瞭村民事務代辦點,確定瞭56名村民事務代辦員。同時,實行精細化管理,提升工作效率,推行“一站式服務、延時服務、代辦服務和上門服務”,真正實現瞭聯系服務群眾的“零距離”。

  接近年末,南門峽鎮的各項工作都在年終沖刺階段,鎮黨委也在為2016年的建設項目積極籌備。在采訪過程中,鎮黨委書記蔡秀萍和鎮長李穎林的電話不時響起,得知村民因為更換送水管道而起瞭意見,便向我們打瞭招呼,向事發的村社趕去。坐在一旁的魏田太對記者說:“現在的幹部實在是辛苦,隻要是我們老百姓張張嘴,不管村上的幹部,還是鎮上的幹部,個個都能跑斷腿!”

  “村裡啥都有,辦事不用愁”

  尕寺加村是全鎮最熱鬧的村子,這裡的每一條硬化村道都幹凈整潔,人們在熙熙攘攘的大路上穿行著。村裡的村民事務代辦點設在加油站旁邊,來來往往的村民更是絡繹不絕。村民張生福,一位62歲的老人,正在文化活動室裡向村主任王宗發借文化活動用的二胡和三弦,記者問他要幹什麼的時候,張生福不好意思的說:“天冷瞭沒事幹,叫瞭幾個老漢到我們傢喝點小酒,拉拉二胡、彈彈三弦,大傢在一起高興一下。”

  原來,村裡的文化活動室、農傢書屋和黨員活動中心都有黨員和群眾學習、娛樂的各種設施。村民們可以在農閑時光,借閱圖書掌握種植技術,豐富文化知識;可以在逢年過節,在廣場上舞一舞扇子,扭一扭秧歌;可以在固定黨日,看看視頻錄像,瞭解掌握黨和國傢的政策法規……

  年輕的駐村幹部馬毓琨說:“鎮上給我們每個駐村幹部配瞭一臺電腦,裡面有所在村子的基本情況和相關政策實施情況,雖然我來這隻有一個月,但村裡的情況我全部瞭解,群眾來問什麼事情,我都能解答。”“在村級便民服務點咨詢政策,找點有用的資料很容易,不必跑到鎮上去瞭。村裡啥都有,辦事情方便得很。”村民李永海高興地說。

  說起村裡近些年的變化,上瞭年紀村幹部們不禁感嘆,現在村裡的條件好瞭,鎮政府給村裡配的設備越來越多,村民們不用跑到鎮上去交電話費瞭,傢門口有瞭銀行,黨員開會學習都成視頻會瞭,就連交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都可以在村上辦瞭。

  今年,南門峽鎮共投資651萬元,完成西川公路道路硬化項目;投資110萬元完成西山根美麗鄉村建設;投資61荃灣迷你倉價錢迷你倉荃灣.7萬元完成西山根村村級綜合辦公服務中心建設;投資42萬元完成麻其村自來水入戶工程。通過項目的實施,極大地提高瞭農村的基礎設施,為全鎮的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提供瞭物質保障。

  一年多來,南門峽鎮從鄉鎮幹部到村級事務工作人員,無不揣著文件、帶著政策、發揚精神,沉下身子在基層實踐,他們如朋友般融入群眾當中,與老百姓同呼吸、共歡樂,如親戚般坐炕頭、拉傢常,如兄弟般詳細詢問村民傢裡去年的收成和今年的打算,瞭解基層情況,服務基層工作。

  南門峽鎮黨委書記蔡秀萍說:“鄉鎮幹部的專業就是服務百姓,鄉鎮幹部和村幹部是黨和國傢惠民政策的落實者,所以我們要努力提高黨員幹部的能力素質,積極探索黨員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,隻有黨員幹部做到瞭,百姓才能擁護,我們的經濟發展才會越來越好。”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oryThackerol 的頭像
    RoryThackerol

    RoryThackerol的部落格

    RoryThacker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