雲南網訊近年來,雲南瀘西堅持圍繞中心、面向基層、服務群眾,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,在落實文化惠民政策、弘揚主流價值觀、傳播社會正能量、推動瀘西跨越發展的具體實踐中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。
參與文化交流活動。2015年,參演在昆明舉辦的海鷗文化節,為瀘西展示和提升文化旅遊形象開拓出一條新思路。自4月起,每兩月開展一次“翰墨瀘西•名傢講壇”活動,聘請雲南省著名書法傢擔任“翰墨瀘西•名傢講壇”主講教師,為廣大書法愛好者搭建一個書法作品展示學習、交流、展示平臺,推動瞭瀘西書法藝術的發展繁榮。文化館子一樂隊作為中國•瀘西第二屆心洞音樂節活動的本土樂隊與全國8支知名樂隊一起同場獻藝,張揚瀘西文化,共同推動瀘西文化旅遊的二次創業。
舉辦大型文藝活動。瀘西文化館開展瞭45支群眾文藝團體參與的瀘西縣2015年“群眾大舞臺”春節專場演出活動;舉辦瞭兩期各13支隊伍參與的“群眾大舞臺”月度文藝展演活動;承辦瞭“讓閱讀成為習慣,讓思考伴隨人生”主題演講比賽;合辦瞭瀘西縣首屆花燈藝術展演。
開展“文藝下鄉”演出。開展瞭瀘西縣2015年文化科技衛生“三下鄉”集中示范活動,並將示范活動在全縣五鎮三鄉推展,上半年累計完成文化惠民下鄉演出16場。
開展文藝輔導和培訓活動。縣文化館舉辦瞭2期廣場舞專題培訓,開設瞭書法、美術、吉他、架子鼓、葫蘆絲、攝影等長期、短期和季度性培訓班,8至70歲的興趣愛好者350餘人參加瞭培訓。目前,各類培訓累計報名人次380餘人,累計參培人次近4000餘人次。
加快推進非遺挖掘保護。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與保護工作紮實推進,年初組織開展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座談會,組織申報瞭3個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,即《大白彝祭祖靈》、《大白彝祭山神》、《壯族銅木神鼓舞》,以及3個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,為促進瀘西民族文化發展提供瞭數據材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