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
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,是改革發展的基本前提。近年來,在省委、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,各級黨委、政府始終把平安建設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,放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謀劃,堅持以人民群眾對平安的需求為導向,不斷創新思路理念、體制機制、方法手段,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平安創建,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矛盾問題,不斷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水平,確保過程讓群眾參與、成效讓群眾評判、成果讓群眾共享,努力把平安築牢在群眾身邊。為集中展示近年來各地平安建設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,從今日起,青海日報推出《把平安築牢在群眾身邊》系列報道,敬請關註。
11月14日上午,西寧市南川東路,電動工具廠傢屬院,這裡是南川東路街道龍泰社區最大的老舊樓院。近年來,這個老傢屬院裡發生的新變化讓居民們感受到瞭溫暖的力量。比如說,一個星期前,傢屬院裡安裝瞭8盞太陽能路燈,住戶宮照寧、馮炳月都是這個廠的下崗職工,在這個老傢屬院裡生活瞭幾十年,他倆說,路燈給我們的出行帶來瞭極大的方便,照亮瞭路,也照亮瞭心。
實施這一亮化工程的正是龍泰社區,而龍泰社區以“三多”為現狀:下崗職工多、老人多、貧困傢庭多。燈具廠、汽車七廠、開關廠、電動工具廠、車輛廠,轄區有破產企業5傢。如何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做好服務工作,南川東路街道建成瞭以社區辦公、居務公開、事務受理、信息采集、監督反饋等為一體的我省首傢社區“指尖微管站”迷你倉荃灣,改變瞭原有“一對一”、“點對點”單一服務模式,用一臺平板電腦,實現“點對多、多對多、互通互動、快捷傳遞的立體化、多元化、形象化”的服務模式,把一個固定工作站變成N個流動服務點,初步形成瞭“以民為先、便捷有效、多元互動、上下貫通”的民情聯系新模式,實現瞭“靜態管理到物,動態管理到人,跟蹤處置到事”的目標。
“指尖微管站”充分利用互聯網,以平板電腦為工作平臺,利用各類網絡資源,達到信息更新、數據統計、工作記錄、政策查詢等功能的即時實現。用10個功能模塊,
貫通10大為民服務線,實現工作聯動更加到位;通過整合街道、社區、轄區企事業單位等資源,達到區域化黨建共駐共建的目標,實現資源共享更加到位;通過短信群發、通知公告、新聞播報等專有模塊,實現信息暢通更加到位。同時,社區事先將相關政策進行梳理,錄入系統,工作人員帶著平板電腦便可以實現流動辦公,遇到居民咨詢政策、反映問題都可以隨時解答、隨時記錄。
南川東路街道黨工委書記趙超告訴記者,以往社區發佈活動通知是最讓社區工作人員頭痛的事,社區有個什麼活動,都把通知貼到宣傳欄、樓道裡迷你倉荃灣,居民偶爾看到瞭才會參與,極大限制瞭社區與居民的聯系溝通。如今,通過建立社區微信平臺,推送微信消息,居民隻要關註微信公眾號,打開社區微信,微信平臺就變成瞭社區“掌上電腦”,所有電子信息一覽無遺地展現在居民眼前,包括政策宣傳、辦證流程及註意事項等等。群眾有低保、養老等方面問題,微信群裡馬上就有人回答,這種即時的溝通方式,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到社區的建設中。微信平臺設置瞭社區簡介、社區動態、生活指南、社區工作者、社區志願服務、社區公告欄、便民服務等多項內容。
記者采訪時,“指尖微管站”在南川東路街道運行僅兩個月,時間比較短,很多工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,但其“互動交流”和“辦事指南”兩大功能板塊切實受到瞭轄區居民的歡迎,也為居民日常的生產生活提供瞭不少的幫助。今年7月3日,電動工具廠傢屬院的居民馮炳月通過微信平臺發微信反映舊3號樓前路面水管爆裂,流水造成居民出行不便,龍泰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往現場查看瞭解情況,及時電話聯系自來水公司報修臺,半小時後自來水公司維修人員趕到,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搶修,問題得到瞭及時的解決。
“指尖微管站”的運行,使社區管理服務全面升級,辦事效率明顯提高,居民的滿意度由此得到切實的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