執法人員對餐館進行檢查
森林公安夜間巡查
被抓獲的捕鳥者
捕獵者留下的火塘旁邊散落的鳥羽
深秋的洱源鳥吊山,入夜後,山中亮起詭異的點點火光。路人並不知道,這火光正是成千上萬由此而過的候鳥的奪命咒。一夜悲鳴後,天亮時分,餘燼未熄的火塘旁,殘留一地羽毛。
是誰點起這奪命的篝火?
鳥吊山是雲嶺山脈羅坪山主峰,位於洱源縣鳳羽壩子的西部。“鳥吊”、“鳳羽”,這裡的地名不少都有鳥的影子,因為這裡正處滇西大鳥道上。每年入秋後,大量候鳥從這裡翩翩南遷。然而,再度猖獗起來的捕鳥現象讓它們的旅途變得異常兇險。
痛 火塘四周遍地羽毛
記者從洱源到煉鐵鄉公路的鳥吊山埡口,爬上南坡,就看見瞭一個個剛滅不久的火塘。有用木材做燃料的,除瞭炭灰,還能看到未燃盡的木頭;有用廢棄輪胎做燃料的,除瞭焦黑的土地,還剩著一堆纏繞在一起的金屬絲。在火塘的四周,是遍地的大小羽毛。
篝火,就是捕鳥人的誘餌。他們隨身攜帶一根長長的竹竿,趁候鳥夜間遷徙,點起篝火。當候鳥在漆黑的夜裡看到亮光,就會尋光飛來,捕鳥人便借機用竹竿將它們打下來。
還有的捕鳥人用強光電筒誘捕——迎著光線支上一張網mini storage tsuen wan,候鳥一飛過來就撲到網上下不來。
一個駕駛員曾向記者透露,有一次,他的幾個朋友趁著夜色去鳥吊山捕鳥,他給那幾個朋友提供瞭四隻舊輪胎。那幾人一邊用舊輪胎燒篝火,一邊在旁邊飲酒,等待候鳥送上門來。碰上森林公安上山巡查,他們遠遠就能看見公路上的車燈亮,立即撲滅篝火躲起來。
難 夜間抓捕難度很大
秋天南遷,春天回傢,候鳥們年復一年地遷徙著,生生不息。而這場旅行從古至今,都充滿著未知的危險。
《明一統志》中記載:“相傳蒙氏時,有鳳殉於此。每歲八九月,百鳥咸集哀鳴,土人乘夜色舉火張羅之,多得異禽。”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,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,鳥吊山上夜間燃篝火捕鳥的現象曾一度被杜絕。然而,由於多方面的原因,比如民間認為食用野生鳥類能大補的錯誤觀念,加之監管上的漏洞,給瞭不法分子可趁之機。
在洱源縣羅坪鳥吊山候鳥遷徙保護觀察站值守的63歲白族大爺李世雄告訴記者,這兩年生態越來越好,山綠瞭、水清瞭,鳥兒也在逐漸增多。但令他擔憂的是,一些來旅遊,或是外出打工回鄉的年輕人,因為好奇來打鳥。他們不像從前用爛輪胎、柴火、佈網簡單燒火瞭,而是帶強光電筒,開小農機、用網罩、拿棍棒……
洱源縣森林公安局局長蘇政介紹,不法分子大都是夜間捕鳥,巡查人員抓捕時段分兩個時段:深夜11時左右上山巡邏,那時多數捕鳥人在上山的路上,此時多以勸阻和教育處理;凌晨4時左右,在下山的路口堵卡查緝,抓獲贓物進行行政處罰。有些不法分子隱藏在山頂或斜坡上,現場抓獲難度大,他們隻能進行圍堵。今年10月29日,鳳羽村民楊某某等4人在大唐風電場附近非法打鳥,執法人員發現後前去抓捕,由於4人在坡陡,執法人員剛要靠近,他們便關閉光源藏起來。執法人員蹲守3小時後,終於等到他們下來開車,在路上將其截獲,現場繳獲網具、電筒和打獲的鳥兩隻。
護 觀察站天天有人值守
“我的職責就是在這裡護林防火,保護鳥類、野生動物。”李世雄說,“我們兩個人負責值守,二三十天我才搭車回傢一次,休整兩三天又回來。”
為確保候鳥安全過境,洱源縣森林公安局多措並舉:加大宣傳力度mini storage tsuen wan,給村民宣傳保護野生鳥類資源知識;加大巡查力度,多次組織局機關和派出所民警不定期夜間到羅坪山鳥吊山巡查。
“多年的宣傳教育,人們愛鳥護鳥,保護野生動物已經越來越自覺瞭。” 蘇政舉例說,今年9月20日,在鵝敦濕地,縣城玉湖中學初二的3個學生發現一隻受傷而不能飛的成年貓頭鷹,租瞭一輛電動三輪車,把貓頭鷹送到瞭縣森林公安局。
現在,洱源縣森林公安局與縣林業局、縣環保局執法大隊等多傢單位清查整治花鳥集貿各類市場、賓館、飯店、中藥材市場、快遞物流共264處,均未發現有出售、經營、遞送野生動物及其制品。共阻止村民上山捕鳥人員28人,收繳並銷毀非法捕鳥工具網35張,查處林業行政處罰案件7起。
提醒 吃野生鳥當心感染傳染病
衛生和野保專傢提醒,食用野生鳥類,容易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傳染病,被感染後嚴重的會導致死亡。由於鳥類生活在野外,從未進行過免疫,其體內體外都可能攜帶多種病原體,包括病毒、細菌、寄生蟲等。除瞭人們熟知的禽流感,鳥類傳播給人類的疾病還包括鸚鵡熱、新城疫等10多種傳染病。
>>助讀
洱源鳥吊山
洱源羅坪山鳥吊山候鳥遷徙通道,古已有之。每年稻谷初黃、丹桂溢香的仲秋時節,成千上萬的候鳥成群結隊地從鳥吊山山頭埡口飛過,彩羽繽紛、燦若雲霞,群鳥喧鳴、聲震山野,形成久負盛名的“鳳山鳥會”奇觀,目前已知遷徙候鳥種類達130多種。據介紹,洱源鳳羽鳥吊山山頂有一個埡口,埡口兩側山勢平緩,碧草如茵,昆蟲很多。候鳥路經此地,既可暢通無阻,還可以在這裡小憩,捕食昆蟲。
春城晚報 記者 秦蒙琳 通訊員 尹忠 張鴻光 楊慧 攝影報道